[转知-教育部]年轻族群及校园性传染病防治宣导-卫教教材

  • 2025-05-22
  • 卫生保健
主   旨:因应年轻族群之梅毒、淋病感染人数增加,推动年轻族群及校园性传染病防治宣导。
说   明:
一、依据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14514日疾管慢字第1140300352A号函办理。
二、依据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下称疾管署)传染病通报系统资料显示,近年国内梅毒、淋病等性传染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尤以13-24岁年轻族群增幅明显,摘述说明如下:
  ()梅毒疫情部分:
1、自110年起呈缓升趋势,整体病例数虽以男性为多,惟113年相较于112年,女性梅毒病例数增加11%。依年龄分析,25-34岁为梅毒主要感染族群,然13-24岁年轻族群感染人数增幅最为明显,显示亟需强化防治工作。
2、针对13-24岁年轻族群,113年梅毒确定病例数为1,773例,男性多于女性,113年相较于112年男性增加9%女性则增加达52%。进一步按年龄分层分析,虽以19-24岁病例数最多,然113年相较112年,13-15岁增加57%,增幅高于16-18(26%)19-24(17%),显示感染年龄层有年轻化趋势,亟需及早介入防治。
3、感染梅毒可能出现生殖器无痛性溃疡及硬性下疳、全身性红疹及扁平湿疣,并出现头痛、倦怠、发烧、体重减轻、肌肉骨骼与关节疼痛等全身性症状,若仍未接受适当治疗,通常于感染后37年,梅毒螺旋菌可能侵犯神经、脑部,造成「神经性梅毒」或「心脏血管性梅毒」等不可逆的损伤,且梅毒亦可透过胎盘传染给胎儿,造成新生儿感染先天性梅毒,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产或死亡等不良结果。
  ()淋病疫情部分:
1、自109年起呈上升趋势,惟113年相较112年病例数略下降8%,病例数以男性为多。依年龄分析,113年确定病例数以25-34岁最多,其次为13-24岁,113年相较112年,除0-12岁及45-54岁病例数持平外,其馀年龄层确定病例数皆下降。
2、针对13-24岁年轻族群近年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虽113年有趋缓,惟113年确定病例数达2,533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3-15岁男性病例数113年相较112年增加33%,且13-15岁女性病例数已与男性相当,与整体疫情性别趋势不同,显示年轻族群性传染病疫情防治刻不容缓。
3、女性感染淋病后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常被忽略而未积极治疗,除增加传染给性伴侣之机会,亦可能因重复感染而引起子宫或骨盆腔发炎等,增加日后子宫外孕或不孕风险,亦有可能造成新生儿感染淋菌性结膜炎;而男性感染淋病未接受适当治疗,亦可能产生尿道化脓、前列腺发炎,严重导致不孕等后遗症。
三、防治宣导应着重于疾病认识及预防、及早诊断及早接受治疗,为强化年轻族群对性传染病之防治知能,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与健康识能,请贵单位运用专业与资源,协助推广并结合校园性教育及年轻族群性健康与性传染病防治卫教宣导,内容可涵盖:性传染病认识与预防、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保险套或水性润滑液、避免多重性伴侣及勿使用成瘾性药物、就医治疗等资讯,以协助年轻族群建立正确性健康观念与提升性传染病自我防护能力。
四、另,疾管署与台湾家庭医学会、台湾泌尿科医学会及台湾妇产科医学会等合作,建置性健康友善门诊服务网,门诊资讯可迳至疾管署全球资讯网首页(https://www.cdc.gov.tw)/传染病与防疫专题/传染病介绍/第三类法定传染病/梅毒或淋病/治疗照护/性健康友善门诊项下查阅。
五、有关性病防治相关卫教素材可至疾管署全球资讯网首页(https://www.cdc.gov.tw)传染病与防疫专题/传染病介绍/第三类法定传染病/梅毒或淋病/宣导素材项下下载运用。
六、检附疾管署制作之「梅毒及淋病疫情及相关防治资源」及本局制作之「病毒攻略书」各1份,请参阅附件